-
首款“即插即用”的BCI系统
脑机接口(BCI)设备是瘫痪患者重要的辅助工具,能帮助他们通过意念控制鼠标和机械臂。但目前所广泛采用的插入式电极设备容易因时间的推移而出现信号改变的情况,需要使用者反复进行校准,十分繁琐。为了解决这一弊端,该团队研发出了一种基于大脑皮层电扫描技术(ECoG)的可植入设备,如便条纸般大小,只需固定在大脑皮层上即可使用。虽然这种设备所接收到的信号没有插入式电极精准,但却更为稳定。加上一同开发的可自行与脑电不断进行匹配更新的算法,就能在初校后实现 “即插即用”的效果,长时间不进行校准也不会影响使用,大大提高了BCI设备的便利性。
-
甲状腺炎症与焦虑症具有相关性
在治疗焦虑症的时候,人们常常把目光放在神经系统上,而最新的研究结果却表明,内分泌系统的问题也会使人产生焦虑情绪。一部分焦虑症患者的超声和血检报告显示,其甲状腺功能虽然处于正常范围但却有明显的炎症反应。这种炎症反应是自身免疫障碍的一种表现,而在使用布洛芬和甲状腺素进行治疗后,不但甲状腺的情况有了改善,焦虑水平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除了甲状腺,研究人员怀疑性激素和肾上腺素相关的问题也可能诱发焦虑情绪。因此,在进行心理诊疗时,还需将生理情况也纳入考量。
-
摩擦皮肤可激活止痒神经通路
在感觉到皮肤瘙痒的时候我们常会选择抓绕,虽然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瘙痒感,但却很容易使肌肤产生损伤。除了抓绕,其实轻轻摩擦或触摸皮肤也能达到止痒的效果。瘙痒感来源于背角神经元,而在触摸过后这种神经元的活跃性就会降低,刺激感觉神经元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可见,皮肤下的感觉神经可以通过激活脊髓中抗瘙痒的中间神经元来抑制背角神经元的活动,从而减轻瘙痒感。
-
啮齿类研究显示大脑可将血糖长期调控在正常范围
糖尿病是种极其普遍的慢性疾病,通常需要每天服用降糖药或直接注射胰岛素以稳定血糖。这种治疗手段不但极其麻烦且常常达不到完全控制血糖水平的目的,而最新的小鼠模型则显示,只要在脑室内注射一定量的成纤维生长因子1(FGF1),就能在数周到数月的时间内长期维持正常的血糖值。FGF1这种物质主要作用于下丘脑中的神经胶质细胞,且其降糖效果依赖于完整的黑皮质素信号传导,负责血糖调控的相关神经元其细胞膜外的网状结构也在FGF1的注射后得以修复。FGF1这一作用机制的揭露对长效降糖药的开发具有深远的意义。
-
脑成像研究揭露决策行为新机制
日常生活中我们所做的决策不单受选项的价值差异所影响,还会取决于所处的环境。在经常性能获得奖赏的环境中,人们倾向于重复那些过去所做的决定,而在不常获得奖赏的环境中,就会对新的选项做更多的探索。除此以外,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对决策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初次接触众多选项的时候,大脑通常会先表现出一定的探索精神,在掌握了较多的情况后便会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自己所熟悉的选项。功能性核磁共振结果揭露了这些机制所涉及的脑区,其中,负责评估环境奖赏特性的区域位于岛叶皮层和中缝核背侧,而从腹内侧前额叶皮层的激活情况中我们则能推测出这是一个在探索新选项的大脑还是一个喜欢确定性的大脑。包括赌博成瘾在内的诸多决策相关的精神和行为类障碍都有可能使用该实验结果来进行解释,并由此找到有针对性的干预手段。
-
大麻与认知功能减退
单不饱和脂肪酸Omega 3和Omega 6摄入的均衡性对维持正常体重至关重要, 且这种均衡饮食不但会对食用者个人产生影响,还会通过母体影响胎儿的大脑发育,从而使后代也出现体重方面的问题。在妊娠期,如果孩子母亲摄入过多的Omega 6和过少的Omega 3,那么胎儿大脑中奖赏回路内负责生成多巴胺的神经细胞就会增加,而多巴胺的过量分泌会使人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摄入过多的糖分和脂肪。使用药物抑制多巴胺的分泌就能改善这种特别爱吃东西的表现,从而对体重进行控制。
-
喂食不均衡饮食的小鼠其后代大脑会产生相应的变化
单不饱和脂肪酸Omega 3和Omega 6摄入的均衡性对维持正常体重至关重要, 且这种均衡饮食不但会对食用者个人产生影响,还会通过母体影响胎儿的大脑发育,从而使后代也出现体重方面的问题。在妊娠期,如果孩子母亲摄入过多的Omega 6和过少的Omega 3,那么胎儿大脑中奖赏回路内负责生成多巴胺的神经细胞就会增加,而多巴胺的过量分泌会使人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摄入过多的糖分和脂肪。使用药物抑制多巴胺的分泌就能改善这种特别爱吃东西的表现,从而对体重进行控制。
-
BIN1基因与阿兹海默症的关联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显示,BIN1基因和阿兹海默症的患病风险提升有显著关系,但具体的作用机制却尚不明确。在提高BIN1基因的表达后,研究人员发现,大脑内的神经网络出现了过度活跃的情况,而神经元的频繁放电容易诱发损伤,且这种过度兴奋的状态也是阿兹海默症的早期特征之一。BIN1基因的这种影响离不开Tau蛋白的存在,当Tau蛋白被移除,BIN1也就无法通过增加钙离子的流入造成神经元频繁放电。发表该结论的研究团队已经着手于研发能阻断Tau蛋白和BIN1联系性的药物,一旦成功,将为阿兹海默症的治疗带去新的希望。
-
孕期长短决定新皮质大小
新皮质是大脑进化过程中最晚出现的一层皮质,内部共分六层,与高等认知功能密切相关。人类的新皮质高度发达,比黑猩猩大约三倍,而这层新皮质在进化过程中发生扩张的主要标志为其上层中神经元细胞数量的猛增。先前已有研究表明,一种人类所特有的叫做ARHGAP18的基因与新皮质的扩张有关,在这项新研究中,发表该成果的同一团队又揭露了能使新皮质产生扩张的另一因素,即孕期的长短。早在2014年就有模型证实延长神经发生的周期有助于增加新皮质的大小。现在,通过小鼠实验研究人员发现,孕期越长,神经发生周期就越长,新皮质上层的神经元数量也就越多。因此,母体孕期较长的胚胎其大脑新皮质会明显大于母体孕期相对较短的胚胎。这一结论不但加深了我们对大脑发育过程的理解,对认知障碍相关的神经发育类疾病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
意识到底是连续的还是间断的?
乍看之下,我们的意识似乎是连续不断的,只有在深度睡眠的时候才会中断。然而事实上,我们根本做不到无时无刻的对事物进行有意识的感知。譬如,在对自身的运动状况做出明确的判断与感知之前,一些极小单位的视觉信号会需要先在大脑中进行整合,而这一过程完全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所以说,我们的意识更像一小段一小段的间隔,而在这些间隔当中都存在着一长段无意识的感知期。这一新模型的建立加深了我们对意识的理解,为思维干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