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Nick

  • 意识到底是连续的还是间断的?

    乍看之下,我们的意识似乎是连续不断的,只有在深度睡眠的时候才会中断。然而事实上,我们根本做不到无时无刻的对事物进行有意识的感知。譬如,在对自身的运动状况做出明确的判断与感知之前,一些极小单位的视觉信号会需要先在大脑中进行整合,而这一过程完全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所以说,我们的意识更像一小段一小段的间隔,而在这些间隔当中都存在着一长段无意识的感知期。这一新模型的建立加深了我们对意识的理解,为思维干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精神分裂症:先天大于后天

    蛋氨酸是一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在妊娠期,如果子宫内蛋氨酸过量则幼儿出生后会表现出类似精神分裂的症状,且这种影响无法靠后天改变。大脑中有800种基因会因该氨基酸发生变化,并会在出生后仅24小时内改变幼儿的大脑。其中一个有了很大变化的基因已知同自闭症以及阿兹海默症有关,或许在这些疾病发展的早期,它们的致病机制有着极高的相似性,而随着大脑的发展,才最终分化成完全不同类型的疾病。为了对精神分裂等神经性病症进行治疗,可能在胚胎大脑发育期就需要进行干预。

  • 行善有益于身心健康

    有研究表明,乐善好施的人会更快乐、身心也更健康,但并非所有利他行为都有益于心理和生理健康,且其效果也是因人而异。相比正规的志愿者活动,日常生活中随意的善意举动对健康的正面影响更大,而这种影响在心理层面的表现也着重于幸福感的增加,会使人觉得人生更有意义,和单纯的愉悦感的提升并无明显关联性。除此之外,这种增益效果也取决于个体的年龄和性别。不同于年轻人,利他行为对退休老人的影响普遍仅限于生理健康的加强,而相对于男性,女性更能受益于这种亲社会性行为。由此可见,我们的大脑对利他行为的类型不但十分挑剔,且其奖惩机制也受年龄、性别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 睡眠质量可预测阿兹海默症发病时间

    睡眠有助于大脑内有害代谢产物的清除,慢波睡眠不足的人其大脑内β-淀粉样蛋白水平会明显高于拥有充足睡眠的人群,而β-淀粉样蛋白的不断堆积是阿兹海默症发病的一个高风险因素。因此,从一个人的睡眠质量中,我们就可以推测出他离阿兹海默症还有多远。虽然基因检测和血检都能用来推测阿兹海默症的发病时间,但慢波睡眠长短这一变量不但是一种检测指标,还可以是一条干预路径。如果从临床问诊情况中我们得知病患存在某种睡眠问题,就能及时通过各种手段改善其睡眠质量来推迟老年痴呆症的发病时间。

  • 大脑的人脸识别机制与AI极其相似

    脑胼胝体压部的损伤会造成一种叫做半边面部识别变性症的疾病,得了这种病的患者在看人脸的时候会发现对方的半边脸像融化了一样。无论对人脸图像进行怎样的转动,总是同一半边的脸部出现问题,且这种现象只会发生在人脸识别上,对其他事物的辨识无分毫影响。由此可以得出,该病只影响到了大脑内负责处理面部信息的部位,且人脑对面容信息的识别与处理是独立于视角与方向的,左右脸的解析也分区域进行。在看到人脸时,我们的大脑会自动对其进行调整。无论是大是小,脸孔是否被翻转,都会被规范到一个可用来与原始面容信息做比较的基准值。这种处理方式同机器在进行人脸识别时的方法可谓是如出一辙。该发现模糊了机器与人的界线,证实AI可完美复刻人的部分认知功能和模式。

  • 视皮层编码头部运动信息

    在此之前,对于视觉皮层的研究大多是基于静态样本,且这块区域一直被认为只会被动的接收来自视网膜的信息。该研究团队却发现,视觉皮层中的V1区块的激活状况会受到机体的头部运动状态所影响,有选择性的在光照和黑暗情况下抑制或加强相关神经元的活动,且该过程受到M2运动皮层的调控,这便解释了为何M2区域受损会影响到观测行为。该基础研究刷新了我们对视觉皮层的认知,提示机体运动与视觉感知具有极其紧密的联系。

  • 大脑监控的新纪元:癫痫诊断和个性化治疗的未来

    目前,癫痫病人发病次数的计算主要依靠病人自行记录,可靠性较弱。鉴于发病的次数和频率对发病的诱因和药物疗效的评判至关重要,在临床上急需一种更为可靠的监测手段来进行发病情况的记录。而新一代的皮层下EEG监测设备就能满足这一需求,给予医师长期且可靠的发作数据。有了该类设备的支援就能使癫痫的诊断和治疗更为精准,对其他脑部疾病的监测亦有一定的帮助。

  • 一著名经济学实验已被验证数千次

    不同于物理法则,经济学定理中的核心变量在于人,而人的行为往往被认为是不可预测的。然而,在分析了20,000份经典供需法则的实验结果后,研究人员发现,这些数据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且与经济学定理所预测的结果极其相近。不管有着怎样的个体差异存在,经典供需法则原理被证实能像物理定理一样对集中市场中的交易行为进行准确预测。虽然乍看之下个体的经济行为都带有着自我意志且完全称不上是绝对理性的,但这项研究却表明,大规模的人类行为也有其公式存在。

  • 锁定掌控生物钟的两种神经元

    使用生物发光成像技术,该团队研究了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中下属两种神经元在调控生物钟方面的不同作用机制。其中,VIP神经元通过接收视网膜中的光信号来同步SCN与外界的节律,而AVP神经元的调节作用则无需光信号。AVP神经元的正常运作对维持生物体的昼夜节律至关重要,因为当VIP神经元出现异常时可通过与SCN中其他神经元的耦合作用恢复正常,而当AVP神经元内的节律基因表达出现问题时,VIP神经元无法补偿其功能异常。对生物钟神经元的了解有助于我们对失眠的理解,并能助力相关治疗手段的研发。

  • 孕妇的免疫状况与后代的自闭症风险具有相关性

    在孕期,如果母方体内存在由哮喘、过敏、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各种原因所引起的炎症反应,则促炎症细胞因子便会跨过血脑屏障或直接与胎盘内受体相结合从而影响胎儿的大脑发育,增加后代患自闭症(ASD)的风险,甚至影响其严重程度。与既往研究结论相悖的是,这种影响只涉及子女的行为和情绪问题,而不会损害后代的认知能力。儿童心智发展水平的测评结果表明,炎症组中非哮喘类疾病的女性后代甚至具有高于正常组的认知能力。总体而言,母体炎症反应对男性后代的影响更大,且哮喘相比其他类型的疾病具有更大的影响力。母体炎症与后代ASD发病率具有强相关性这一事实的揭露有利于ASD防治手段的研发。